• 首页
  • 时尚生活
  • 男性人物
  • NEWS
  • 性感尤物
  • 恋物癖
    华盖资本范静晗:B线市场是未来线下教育发展新机会
    3月21日,智课教育旗下中美双师国际教育品牌USKid携手艾瑞咨询联合举办的共话K12教育新场景沙龙在北京召开。华盖资本执行总经理范静晗出席活动,从投资人的角度同与会嘉宾分享了科技赋能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华盖资本执行总经理 范静晗 以下为范静晗演讲实录

    3月21日,智课教育旗下中美双师国际教育品牌USKid携手艾瑞咨询联合举办的“共话K12教育新场景”沙龙在北京召开。华盖资本执行总经理范静晗出席活动,从投资人的角度同与会嘉宾分享了科技赋能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华盖资本执行总经理 范静晗

     
            以下为范静晗演讲实录,经编辑:

            大家好,我是华盖资本的范静晗,负责华盖TMT的基金,因此,我们更关心的是教育和科技之间的结合点以及科技能够给教育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变化,并着重于发现和投资这样的机会。

            今天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和大家简要分享一下我们近期的一些思考:资本对传统教育产业的爱与愁、科技赋能教育驱动和应用、科技赋能教育机遇与挑战以及未来教育行业格局猜想。

            资本对传统教育产业的爱与愁

            我们对于教育产业真的是又爱又发愁,为什么说爱他呢?因为首先教育产业是非常大的市场,对于投资者来说只有特别大市场才可能会出特别大的企业,很小的细分市场就不太可能有大企业跑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讲教育市场我们单看每年增量是9万亿,其中包括4个方面,财政经费,社会投资、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

            从投资角度来看比较值得注意的是两块,或者说比较市场化的是两块,一个是财政经费当中每年的0.3万亿,就是3千亿,我们叫做教育信息化的经费,这个是由财政确保的,不低于每年的财政经费的8%,教育财经费的8%作为信息化的经费,这块最后流向比较市场化的企业里去了。另外一块是城镇居民消费,这两块合在一起,就是资本主要投资的去向。

            而为什么说发愁呢?因为全国性大企业少,区域龙头难做大,这里有几个原因,一是优质教育资源无法共享,二是大家都知道的跨区域扩张难,这个跟不同片区的教育政策、体制、教材不同有关,三是品牌建立周期长。还有一些其他的有点发愁的原因,比如教育行业并购和整合,我们到现在为止没有看到过并购整合案例是特别成功的。

            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广大的农村依然缺乏优质普惠的教育资源。如果说教育的格局仍然不改变,仍然是一线城市有最好资源,农村乡镇缺乏普惠教育资源的话,我们孩子未来会不会更好?这是非常令焦虑的。

            科技赋能教育驱动和应用

            首先作为投资机构,我们在做投资时候有一个非常直接的着眼点,比如都是教育培训行业,我们要不要去投一些新的,行业内后来的竞争者。首先我们做这个判断之前自己要先回答一个问题,如果说商业模式不变,传统教育机构是不是后浪拍前浪。

            其实商业模式相同的情况下,新的企业跟已经形成品牌的大型培训机构相比,规模效应没有那么好,原因是第一,大型机构的占比始终高于中小型机构,这就是品牌溢价做出的贡献;第二,大型机构费用始终高于中小型机构,可以说,后起之秀在这个时代没有太多机会。

            其次,当同质化竞争胜负分明时,替代品也会出现,当同质化竞争胜负分明时候,替代品也会出现。那么,作为投资者,我们如何看教育行业的“北极星”?“北极星”又是什么

            我们把教育分成“教”和“育”两个方面:

           “教”强调的是标准化和强效果,标准化指学科知识点是可穷尽的、学生的分层是符合统计规律的、教育的“好”是有一定标准的。强效果指教育的出口能够反映“好”、标准作业流程能够实现“好”网络和硬件能够传播“好”。

           “育”强调的是个性化和强体验,个性化的“育”强调的是学习力有高低,微场景有差异,从真人1对1到AI,科技能量显现。强体验注重情感纽带的联系、信任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是最后一个被科技改造的环节。

            比如华盖资本的成员企业智课教育,它的出国考试产品发展路径在我们看来是科技赋能教育的典型案例。2013年到2014年,智课教育的产品基本都是纯录播课,这个好处就是标准化和经济效益高,但是关键在于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录播类课程完课率基本上得不到保证。于是,在短暂涉足后,2015年到2017年,智课教育推出翻转课堂,客单价提升的前提下,公司有足够利润空间可以做更精细化教学服务。

            2017年到现在是智适应产品体系,智课教育原有的商业模式中又增加了很多科技成分。科技成分多不仅仅是噱头,而是因为科技最能够帮助把中央厨房教研系统推向各个地方,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教学效果。

            科技赋能教育机遇与挑战

            如今,真正区分教育企业的,是能不能抓住数据,能不能深度学习满足标准化,强效果之外的学习个性化需求,这是决定下一步企业谁胜谁负的关键点。
     
            K12教育的风往什么地方吹?如何排序?作为投资者,我们认为标准化、可交互的在线班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线下赋能的双师课程以及其他赋能线下机构的微场景,是我们看好的当前教育行业的发展机遇。先后顺序是:职业教育——K12——素质教育。

            说完机遇,我们再来看看挑战,教育行业的机会可能很快出现,然后就消失了,因为行业有很多巨头在了,与其关注竞争格局不如关注供需逻辑。因此在场景的选择上,我们建议避开巨头选择线上线下微场景,巨头们教研能力强大、品牌议价突出、IT系统强大、也砸很多钱。其次,寻找增量市场,切入增量市场的原生模式,现在人口出生不是那么红火了,所以更加应该关心这个市场里结构的变化,进而寻找真正增量的部分,目前来看比如高品质素质教育这些国际课程是我们觉得比较看好的方向。

             第二个挑战是流量红利正在消失。教育企业不能永远看流量红利,而是必须靠自己的产品品质走下去。教育关键不是流量而是续费,换句话说就是你最后能够提供什么样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第三个挑战是技术创新壁垒越来越高。对于教育公司来讲,有没有科技化的团队能够站在技术的肩膀上,使得你在同样的起点下有更高的加速度这是非常重要的。总的来说我们认为好的企业还是基本上要懂教育,但团队要有比较强CTO或者是能够在技术方面把关的人。 

             未来教育行业格局猜想

             在教育某个垂直赛道上一定会有巨头出现,什么样的赛道上?就是标准化和强效果的赛道,典型的职业教育,英语,特别是跟考试相关的英语,可以是按照学科,以及有出口的素质教育,比如说钢琴。同时线下原有机构不会死掉,2B的企业能够有效把线下作为流量池和服务区。用好线下流量,服务好线下流量池所珍惜的线下用户的这样2B企业,我们认为也会有一波机会,他们可能集中聚集在低龄段区域,就是中学、小学往下一直到幼儿阶段的教育,我们觉得会出现2B的大企业,当然,这是我们的一家之言。

             谢谢大家。

    • 文章来源:中华网
    • March
    • 30
    • 2018
    随便看看
      每个人,都有过恶梦的经历吧,谁都不会因为一场恶梦而真的从此抗拒睡眠。而且,没有谁真正会对他人的恶梦感兴趣,耿耿于怀的,只能是自己。你这场恶梦,当个警钟就行了——莫言
    最新发布
    公司简介 | 合作伙伴 | 诚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保护隐私 | 版权信息 | 客户服务 | 联系我们 | 集团简介
    Copyright©1996-2012 男人帮(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 备案号:1101081739